赤峰中小企业网

欢迎您访问赤峰中小企业网!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本地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动态

标准化引领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赤峰市农牧局 作者:转载 编辑:付明泽 发表日期:2020-09-09 浏览次数:1261

  按照自治区农牧厅的安排部署,2018年赤峰市开始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三年行动计划。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积极行动起来,以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和品牌强农为目标,采取建设标准体系、打造示范园区、推广重点技术、抓好科技服务等有效措施,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市农牧局成立了全市种植业标准化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指导组,统一下发“全市种植业生产标准化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将具体工作任务、具体工作目标逐一分解到各旗县区、市级各业务站所,不定期地组织开展生产检查,统一调度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在关键的时间节点,组织各行政科室、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专门检查、专题调研全市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工作,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现场观摩会对建设农业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提出具体要求。

  各业务站所自觉地将工作重点、技术力量集中于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组织技术人员及早制定下发优势作物标准化产业绿色提质增效技术要点,及早地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进入田间地头指导建设示范园区,组织基层技术人员、新型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到示范园区开展现场观摩,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加快标准制定,建设示范园区

  2018年开始,各业务部门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全区主推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同时,对以往试验示范进行认真梳理,围绕重点作物、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制定农业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2018~2019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经济作物工作站、土壤肥料工作站共计组织制定技术标准26项。2019年市农牧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赤峰小米”相关标准11项,为全市打造特色名优品牌、推动农业实现提质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

  按照市农牧局的要求,全市农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送科技大下乡活动,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及时送达生产一线,引导农户转变经营理念、提升种植水平,特别是示范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三级农技推广人员紧密携手,与农民共同奋战在生产一线,成功建设了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兴隆洼村玉米高效节水标准化种植百亩示范方、松山区太平地镇兴隆沟村千亩谷子高效节水标准化种植示范区、松山区太平地镇酱坊地村“粮丰工程”核心试验示范区、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千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巴林左旗林东镇千亩谷子标准化种植示范区。注重发挥党建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农业大数据”应用于示范区建设,进一步示范引领了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三、强化工作落实,引领高质高效

  标准化生产行动实施三年来,全市已经累计落实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超过2500万亩,涉及玉米、马铃薯、向日葵、大豆、小麦、水稻、杂粮杂豆、设施蔬菜等作物,2020年全市落实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1104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6.9%,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区85个、示范区建设面积54.7万亩,为全市农业生产走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在全市粮食生产中占有最重要地位的玉米、以地方性特色优势作物品种谷子为例:

  2020年,全市在一水地、山旱地完成玉米全田覆膜种植128.6万亩,在丘陵区完成玉米起垄沟播滴灌种植68.3万亩,在平原区完成玉米无膜浅埋滴灌种植55.6万亩,玉米全田覆膜种植每亩灌溉量不到50立方,平均亩产700公斤上下,较农户常规种植亩增产20%以上,无膜浅埋滴灌种植、起垄沟播滴灌种植玉米田每亩用水量均不超过110立方,较农户常规种植亩增产超过10%,在保证粮食产量和农民种植收益的同时,总计节约用水接近3亿立方。

  发展谷子生产从增加产量、提升品质、减少劳力入手,配套应用以“微沟集雨、黑膜控草、优质品种、精量穴播、水肥一体”为核心的抗旱保苗节水综合配套技术,重点推广“赤峰小米”谷子栽培技术规程、绿色谷子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旱地谷子黑膜覆盖绿色轻简化栽培技术,由此实现每亩较农户常规种植增产30%以上,减少劳动用工2.5~3个,降低成本300元以上。正在开展富硒谷子种植技术示范,已经获得初步成功,有待于进一步示范推广验证。

  四、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有力的项目带动和政策支持。目前,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主要依靠国家项目支持,覆盖面有限,对于全市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总体上力度不足。

  其次,形成的技术模式内容较为单一。没有稳定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集成主要集中于绿色生产,对于提升农产品品质有所欠缺,进而对于全市打造农产品优势产区支持力度有限。

  第三,还很难有效地调动农民参与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目前全市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品主要以原粮的形式向外销售,原粮生产与产品加工还很难实现有效对应,在原粮销售上很难实现优质优价,阻碍着农民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五、对全市今后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行动的建议

  首先,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建议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列为政府考核目标,尽快出台推进农业标准化行动的实施方案,结合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从组织协调、项目扶持、资金支持上重点关注农业标准化生产行动计划的推进与落实。

  其次,及时转移工作重心。解决产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品牌杂而不亮等突出问题,关键还在于提升品质。在今后的技术集成和模式推广过程中,要重点加强生产地环境、投入品管控等环节,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口,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相互衔接,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相互配套,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

  第三,引导农民加快转变生产经营理念。重点组织建设高标准核心示范园区,引导农民积极发展绿色生产。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合作组织建立对话协商机制,定期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引导他们更好地对接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