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赤峰中小企业网!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红山区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赤峰日报社 作者:转载 编辑: 发表日期:2019-07-16 浏览次数:2871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内源性动力支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红山区高起点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注重补齐短板,通过一系列产业拉动,助力乡村振兴快速发展。
在文钟镇三眼井村的璞农循环生态园蔬菜育苗工厂,工人利用全自动智能化喷水装置给蔬菜苗浇水。据了解,一个这样的喷水装置就能代替5个人同时作业,工厂一次性育苗280万株,一年能繁育蔬菜苗1000万株左右。
璞农循环生态园是红山区发展精品农业、高效农业的一个缩影。该区通过加快土地向现代农业园区、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有序流转,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集聚区、示范区,全面推进农村规模化经营,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大三家村成立了天时花卉研究所,与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紧密合作,共同开展花卉组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立之初,没有条件成立组培室和研发团队,便借用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组培实验室进行花卉苗木组培技术的应用研究,并聘请林学院白玉娥教授研发团队,为项目提供人才和项目支撑,取得了朱顶红、蝴蝶兰和欧洲花楸三项组培实验的成功。这些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市花卉组培技术的空白,结束了只能从外地引进花卉幼苗进行繁育的历史,使大三家村花卉产业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项目带动是红山区打造优势产业的又一有力举措。中国红山花都项目是自治区级田园综合试点核心项目,致力建设以高档花卉生产繁育为主导产业的集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文化旅游农业、高新科技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区。截至2019年上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1200多万元,预计年底建成独栋温室200栋、联动温室6万平方米。整个花都预计总投资14.7亿元,建成后每年投产生产的花卉总数将达300万株到400万株,繁育的花卉销往京津冀地区和东北地区。同时,该项目预计可解决5000多名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该区产业脱贫的一个新亮点和新途径。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红山区出台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围绕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范围内的道路沿线、重点项目,对从事现代设施农业、旱作景观农业、高效特色种植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补贴。红山区农牧水利局副局长王青国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实现贫困户、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调动各方参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农业结构调优、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农业发展质量升级和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