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赤峰中小企业网!
今天是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物流景气提升 行业经济活跃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转载 编辑:付明泽 发表日期:2019-04-08 浏览次数:558
□ 3月份,随着供应链上下游经营活动的复苏,物流业景气重回50%以上扩张区间,显示出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经济活动趋于活跃
□ 物流企业经营恢复较好,但经营成本依然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2019年3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显示,当月该指数较上月回升3个百分点达到52.6%。“3月份,随着供应链上下游经营活动的复苏,物流业景气重回50%以上扩张区间。”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何辉表示,各主要分项指数均有所回升,显示出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经济活动趋于活跃。
何辉指出,从新订单看,节后物流需求稳中趋升,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大宗商品物流需求,机械设备等制造业物流需求,以及家电、农副产品等民生物流需求回升明显,显示出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经济活动趋于活跃。物流业资金周转速率加快,设备利用率稳中有升,物流服务价格和主营业务利润指数有所改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反映出物流企业经营恢复较好,内生增长动力增加和后市预期进一步看好。但成本指数较高,经营成本依然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应继续关注成本状况。
此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调查的2019年3月份中国仓储指数为57.2%,较上月大幅回升10.1个百分点。
对此,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王勇认为,3月份仓储指数大幅回升,一方面是春节过后,市场回归正常,仓储业务需求得到明显恢复。特别是大宗商品市场,随着生产建设旺季的到来,各地企业陆续开工,前期积压的订单和建设项目逐步进入状态,市场需求得以集中释放。另一方面,稳增长相关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经济企稳回升基础较好。“后期来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达到高位水平,表明企业对未来短期内的市场走势信心充足。”王勇说。
此外,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京东集团联合调查的中国电商物流运行指数为110.2点,比上月回升1.2个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认为,3月份,居民消费活动趋于活跃,加之“三八”国际妇女节等节日期间的电商促销活动,网络购物活跃度增加对电商物流需求拉动作用明显,从同比来看,总业务量和农村业务量保持了20%和30%左右的较快增速。但也要看到,企业反映成本较高和用工紧张状况还在延续,特别是城乡末端等基层配送人员流动性较大,制约了物流时效、履约水平和客户满意度的提高。(经济日报记者 冯其予)
经济日报:中美应继续相向而行 让世界预期更加稳定2019年04月07日 05:5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手机看新闻][字号 大 中 小][打印本稿] 4月3日至5日,第九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华盛顿举行。中美双方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取得新的进展。双方还决定就遗留问题通过各种有效方式进一步磋商。
随着磋商的不断深入,中美双方渐行渐近,磋商也进入关键阶段。越是这个时候,中美双方越是需要相向而行,在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共识的指引下,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争取在双方关切问题上取得更多进展,从而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这关系中美两国人民利益,也关系世界各国人民利益。
去年12月1日,中美元首阿根廷会晤达成重要共识。双方经贸团队全力进行沟通、磋商,就是要按照两国元首共识精神,努力达成互利双赢的具体协议,使中美双边贸易能够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从全球范围看,美方加征关税的举措引发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世界贸易组织当地时间4月2日发布最新《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将今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由此前的3.7%大幅下调至2.6%。在贸易紧张局势持续的形势下,今明两年全球贸易增长仍将面临巨大压力。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指出,各方越来越迫切地需要破解紧张局势,集中精力为全球贸易制定积极的前进道路,以应对当今全球经济中的真正挑战。
从中美两国看,去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超过63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400亿美元,人员往来超过500万人次。中美两国利益已经高度融合,“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是对两国利益格局的精准描述,合作仍是中美关系的主流。对于双方经贸分歧和摩擦问题,中方愿意采取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推动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但是,合作是有原则的。只有坚持相互尊重,致力于平等协商,推动相向而行,两国间的分歧和难题才能够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
对中国而言,我们乐见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积极进展,但无论最终谈判结果怎么样,我们仍然需要把目光聚焦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上面,下大气力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意识地利用一切“危”中之“机”来做强做大自己,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来。惟其如此,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在经过多轮艰难的中美经贸磋商之后,两国经贸团队正根据两国元首会晤共识精神抓紧工作,双方应牢牢把握眼下的重要机遇,将这一积极势头保持下去,解决好双方关切的问题,这将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可预期性。(郭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