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中小企业网

欢迎您访问赤峰中小企业网!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国内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动态

转基因食品安不安全?农业部称批准上市的都安全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作者:王洪颖 编辑: 发表日期:2016-04-15 浏览次数:1493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讯 转基因食品安不安全?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是否会导致癌症?......昨日,农业部官员和中国工程院专家皆表示,通过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都是安全的。

 


  针对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转基因问题,4月13日,农业部就农业转基因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廖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孔明回答了相关问题。

 


  转基因到底安不安全?

  批准上市的都安全

 


  廖西元表示,发展转基因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对转基因工作要求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即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今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

 


  廖西元介绍,转基因技术产生以来,为保障转基因产品安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制定了一系列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标准,成为全球公认的评价准则。依照这些评价准则,各国制定了相应的评价规范和标准。从科学研究上讲,众多国际专业机构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已有权威结论,就是通过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都是安全的。从生产和消费实践看,20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累计种植近300亿亩,至今未发现被证实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事件。因此,经过科学家安全评价、政府严格审批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

 


  吴孔明指出,转基因安不安全是有明确的权威结论,也就是转基因作为一项技术是中性的,这个中性的技术研发出来的产品是需要对它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性评价。只有经过安全性评价的转基因产品才能上市,上市的转基因产品它的安全性和传统的食品是等同的。也就是说,经过安全性评价以后审批上市的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是等同于传统食品。

 


  吴孔明表示,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应配套制度的规定,我国是实行严格的分阶段的评价。比如从实验室研究的阶段就开始进行,走到田间,小规模的中间试验,再是大规模的“环境释放”、生产性实验、安全证书申请的评估,就是五个阶段,这也是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跟小孩上学一样,一级一级向前走,每一级考试不及格,就终止。像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转抗虫基因的水稻,前后进行了11年的安全性评价,所以包括一系列的环境、生态,还有食品安全。我们掌握的标准,就是除了国际通行的标准以外,还增加了像大鼠三代繁殖试验和水稻重金属含量分析等指标。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对中国的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评价,不管是从我们的技术标准上,或者是在程序上都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体系。”吴孔明说。

 


  社会上有传言,“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会导致癌症,转基因玉米导致广西大学生精子活力的下降,转基因食品导致不育,欧美人不吃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马铃薯致实验大鼠中毒,转基因玉米导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转基因正成为超过原子弹的杀伤武器”。

 


  吴孔明回应称,上述说法既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科学。其实是谣言,这些都是毫无事实依据,也被科学界一一的否定。在转基因问题上还是要科学的看待,要不信谣、不参谣。这样才为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宽松的环境。

 


  紫薯、彩椒等是不是转基因品种?

  我国种植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廖西元指出,目前我国批准发放了转基因棉花、番木瓜、水稻、玉米等作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以及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进口安全证书。基于我国现有转基因大豆、玉米、水稻研发状况,以及产业需求,我国目前还没有批准商业化种植。

 


  吴孔明介绍,转基因产品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我们自己种植和生产的,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批准转基因抗虫的棉花和转基因抗病毒的番木瓜两个农作物商业化应用。另外一类是从国外进口的作为加工原料,转基因的大豆、转基因的玉米、转基因的油菜、转基因的棉花,但是我们进口转基因的棉花基本上是纤维。还有转基因的甜菜以及这几种作物在国外的直接加工产品。

 


  “所以目前在我们国家市场上,流通的转基因的相关产品,就是我们批准种植的和批准进口的这几个作物,其他是没有的。”吴孔明指出,网上传播的像小麦、水稻、水果、蔬菜和番茄、大蒜、洋葱、紫薯、土豆、彩椒、胡萝卜等,其实都不是转基因品种。

 


  进口转基因大豆做什么用?

  主要做饲料豆粕、食用豆油

 


  廖西元表示,据测算,我国大豆需求量从1990年的1100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9300万吨。但我国大豆总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此要满足国内大豆消费需求,在发展国内生产的同时,还要靠进口来弥补。

 


  廖西元说,进口转基因大豆是由世界大豆生产贸易决定的,2014年全球大豆种植面积“16.5亿亩”,其中转基因大豆“13.6亿亩”,约占82%。中国进口总量占世界贸易量的70%,但只占世界生产量的30%。也就是说,大多数的转基因大豆还是在国外消费。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美国转基因大豆种植比例为95%,阿根廷、巴西几乎全部种植转基因大豆。所以在全球大豆贸易中,主要是转基因大豆。目前我国进口大豆主要用于两方面:一是饲料豆粕,二是食用豆油。

 


  关于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廖西元回应称,转基因大豆是安全的,经过国内外的安全审批,我国进口安全审批更加严格,审批决策更为审慎,在安全评价过程中,已充分考虑了已知的各种用途。因此,食用安全性有充分的保障,可以放心食用。

 


  廖西元指出,凡申请我国进口安全证书,必须满足四个前置条件:一是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已经允许作为相应用途并投放市场。二是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经过科学试验证明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无害。三是经过我国认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检验机构检测,确认对人类、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不存在风险。四是有相应的用途安全管制措施,批准进口安全证书后,进口与否,进口多少,由市场决定。

 


  此外,廖西元提到,国外也吃转基因。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国、贸易国,大豆年种植面积5亿亩左右,产量1亿吨左右,他们的出口量是6500万吨左右,但国内自用消费3500万吨左右。在美国,国内大豆消费结构中主要用于压榨豆油和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大豆蛋白,美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在国内食品中需添加一定量的植物蛋白。

 


  我国将扩大大豆生产面积 是否包含转基因大豆?

  我国近期发展的是非转基因大豆

 


  廖西元指出,我国对大豆有比较大的需求,现在是9300万吨的需求量,生产量只有1200万吨,所以我国要大量的进口。

 


  与此同时,农业部最近在调结构、转方式的过程中也要进一步的发展大豆的生产。所以提出了发展大豆的一系列包括政策上的措施,科技上的措施,以及我们行政方面的措施,会大力的发展大豆。

 


  廖西元明确指出,在转基因方面,因为我国现在没有成熟的品种,只是审批了一些进口的安全证书,国内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还没有批过,因此,近期发展大豆肯定是发展非转基因大豆。

 


  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生产,廖西元表示,推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一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二是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和食用的路线图,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是口粮作物;三是充分考虑产业的需求,重点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比如说抗病、抗虫、节水抗旱、高产优质等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