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赤峰中小企业网!
今天是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30家企业落户松山工业园区奥秘何在?
来源:赤峰日报 作者:王洪颖 编辑: 发表日期:2016-07-18 浏览次数:2681
近日,在全国经济形势不太景气的大环境之下,作为我市东部工业区重要组成部分、赤峰经济开发区“一区三园”重要支点的松山工业园区却逆势而上,取得了30家企业落户园区的骄人业绩,其中农畜产品加工类企业6家、一二三产联动企业3家、承接“退城进园”企业2家、制造业6 家、16栋标准厂房项目引进企业13家。
松山工业园区内到处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企业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园区总规划面积31.3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18.7平方公里。主要承载食品轻工、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等产业,是松山区乃至赤峰市未来工业发展的综合性园区。目前,园区入驻的30家企业总投资31亿元,全部建成运营后,年可实现产值16亿元,解决就业4100人,实现税收5400万元。到今年底,我们计划再引进企业10家,争取让园区入驻企业达到40家。”松山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林雪松谈及园区现状及发展前景时,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按照这一发展速度,到‘十三五’末,园区入驻企业将超过100家。”松山区委常委、副区长张志刚在松山工业园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这样展望未来。
松山工业园区对发展前景信心十足的底气到底来自哪里?“30家企业落户园区”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到底有何奥秘?近日,记者到松山工业园区进行深入探访。
倾心栽“梧桐”,引得“凤凰”来
在招商工作中,经常有人将招商方为企业所做的各项贴心工作与企业分别喻成“梧桐”与“凤凰”。因此,“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成为招商工作的一句常用语。
松山工业园区能吸引众多企业的青睐,与园区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密切相关:距离中心城区仅30公里的区位优势,京通铁路、国道111线穿园而过,交通四通八达,且园区内设有铁路三级客货车站的交通优势,园区掌控着万亩土地的资源优势,便于土地“变性”流转。
除“先天”优势外,松山工业园区在改善园区基础条件方面倾力而为。为了给入园企业创造入驻条件,该园区先后从国家和自治区争取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6100 万元,目前已经建设市政道路10公里,66千伏3.15万千伏安变电站一座,实现了统一供水和统一供热,降低了入园企业的运营成本。
入驻园区的内蒙古龙泽节水灌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自臣告诉记者,现在企业巳经投产的2条生产线每天可生产PVC管10吨。产品不仅能满足本市涉农旗县区的节水灌溉需求,还销往通辽、呼伦贝尔等地,园区方面将通水、通电等工作做在前面,为企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此基础上,为给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园区启动铁路专用支线项目,今年底可望建成。鉴于大广高速离园区不远,但由于在园区附近没有出口导致入驻企业车辆绕行高速出行不便的实际问题,启动了大广高速公路园区互通工程,现已获得自治区交通厅许可。谈及入驻园区的原因,来自北京通州的入驻企业索菲特(北京)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尤国琴说,赤峰周边的交易成本、人工成本远低于京津冀地区,即将通车的高铁和园区的高速出口、铁路客货兼容站都可大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除在硬件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外,松山区委、政府还出台系列扶持政策,下决心将园区打造成综合性园区。从2015年开始,每年从财政列支2000万元资金支持园区发展,同时出台了2016年入驻松山工业园区和标准化厂房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相关文件,对符合文件规定的享受优惠政策条件和范围的企业,设立产业引导资金,奖励标准为每完成1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奖励企业30万元。符合文件规定条件入驻标准化厂房企业,可享受租金优惠或免交租金。针对入驻企业所需要办理的各种手续,园区全程服务,统一归口办理,让入驻企业免去“人生地不熟” 的后顾之忧。
拒“三高”,打造绿色园区
松山工业园区在“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的总体思路指导下,严格遵从三个原则:一是按照“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的原则进行建设,既突出宜业也突出宜居,打造中心城区外最大的小城镇,实现“产城一体、产城互动”。二是按照“生态园区”和“绿色园区”的原则进行规划, 保证园区三分之一是项目、三分之一是道路、三分之一是绿化, 营造真正的绿色园区。三是在引进项目时,坚持“三高”企业零进入的拒“三高”原则,即高污染、髙能耗、高耗水企业坚决不准进入园区。
松山工业园区的拒“三高”原则并非一句空话,而是将生态、绿色理念落到了实处。记者注意到,松山工业园区引进的项目名称中不乏“节水”、“太阳能光伏”、“环保”等关键字眼,外行人凭直觉能猜测引进这些项目与“三高”不沾边儿。
采访中,随着对引进项目的进一步了解,更印证了记者的猜测:国能生物发电项目主要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发电,年均发电量9000万KW·h,每年消耗玉米秸秆、稻壳等农林废弃物约1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气体排放1000吨,基本实现二氧化硫零排放,年可实现产值6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东旭集团光伏电站项目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8 万吨,同时可减少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中来集团农光互补项目可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发电期内可大量减少标准煤的燃烧和废料焚烧产生的污染。
绿色生态园区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企业投产后,可使8000户农民的甜菜收入达到2.6亿元,生产期用工达到600人。”作为“退城进园”企业代表的“众益糖业”负责人说。
创新招商模式,引赞声一片
松山工业园区的标准化厂房项目可以说是园区工作的一大亮点和创新之举。所谓标准化厂房项目即园区先行投资建好厂房,然后采取租赁或拍卖的方式向企业出租、出售标准化厂房使用权。此举可减轻中小微企业投资建厂的资金压力,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时间成本”,堪称中小微企业的“孵化器”。这一创举在全市尚无先例。
据了解,松山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项目概算投资2.5亿元, 总占地520亩,建设标准化厂房总面积25万平方米。整个项目分三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可入驻企业48家。目前占地117 亩、投资4200万元的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共建成16栋总面积3.3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目前16栋厂房已经全部完成招商。
赤峰市锦泰伟业人防工程有限公司是标准化厂房项目的13家受益者之一,该企业租赁了园区的两栋厂房。公司副总经理曹东升给记者算起一笔经济账:园区方面的标准化厂房项目为他们企业减轻了800万元的建设成本,再加上租金等优惠政策,可减轻负担近千万元。对企业来讲,完全可以将这笔钱投入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