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中小企业网

欢迎您访问赤峰中小企业网!

今天是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国内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动态

产融合作为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助力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王洪颖 编辑: 发表日期:2016-08-25 浏览次数:781

进入8月以来,政府致力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继本月初由工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四部门决定开展产业与金融合作试点城市(简称产融合作试点)工作,月中,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十一个部门又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日前,国务院又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今后一个时期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基于产融合作的运作机理及其所能产生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新形势下,产融合作一定能为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成本添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这种下行,直观地看是由以往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背后则是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和体制政策的系统性转换;从长期增长过程看则是增长阶段的转换,也就是由高速增长的平衡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平衡阶段。这一平衡的实现,将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从需求侧看,高投资要触底;二是从供给侧看,去产能要到位;三是从增长动力看,新动能要形成。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处在压力和困难较大、同时已看到转型成功曙光的时候,上述三个条件正在艰难实现过程中。如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经济有很大可能性在今后一年内触底成功,并转入中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期后,经济增长主要倚重于提质增效。与传统数量追赶相比,提质增效的一个特点是外在的变化趋缓、追赶难度加大,主要由过去的“铺摊子”转向“上台阶”。而且,与数量追赶相比,提质增效对发展条件、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的要求有很大不同。如今,致力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改革攻坚措施正在不断地推出。7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更好地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必须采取正确方略和有效办法。特别是降成本,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针对实体经济企业的降成本工作,日前国务院印发的《方案》强调,要坚持全面系统推进和抓住关键环节相结合、解决当前问题与着眼长远发展相结合、支持企业发展与实现优胜劣汰相结合、降低外部成本与企业内部挖潜相结合、降低企业成本与提高供给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好政府、市场和企业各自的作用,全面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方案》从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较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以及鼓励和引导企业内部挖潜这八个方面提出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具体措施。


  在《方案》八个措施中,绝大部分措施都直接和间接与降低融资成本有关。比如第二条,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包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贷款中间环节费用,扩大长期低成本资金规模,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稳妥推进民营银行设立等;第四条,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包括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规范和阶段性适当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等;再比如第七条,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包括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开展投贷联动试点,鼓励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金融租赁方式盘活存量资源,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等。


  由此可见,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从而有效降低其他方面成本。而要做到这一点,新形势下,注重战略管理,实施产融合作,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双轮驱动发展,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产融合作,就是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合作。它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寻求经营多元化、资本虚拟化,从而提升资本运营档次的一种趋势。也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间的资本联系、信贷联系、资产证券化(股票、债券、抵押贷款或实物资产的证券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力资本结合、信息共享等等的总和。


  从世界范围来看,深层次产融合作大体上可以分为“由产到融”及“由融到产”两种形式。由产到融,是产业资本旗下把部分资本由产业转到金融机构,形成强大的金融核心;而由融到产,是金融资产有意识地控制实业资本,而不是纯粹地入股,去获得平均回报,由融到产都会投长线产业或是巨进巨出的产业。相信这种产融合作,一定能为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添动力。


  目前,中央层面对支持产业金融和产融合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继不久前银监会拟扩大产业链金融试点不到一周,工信部、财政部、央行、银监会等四部委联手发文,将开启产融结合城市试点申报工作。主要目标就是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产业信息与金融机构对接机制基本建立并有序运转,金融服务产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产业与金融互动良好,重点产业健康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提升。如果说产业金融是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最新模式,那么,促进产融合作就是通过建立银企交流机制,强化信息交流共享,将金融优势和产业优势进行有机结合,促进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企业集聚的有效途径。进一步讲,这有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实现产业与金融协调发展,互利共赢,有利于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所以,各地要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产融合作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方式方法,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开展银企信息对接活动。当然,还要努力创造条件,深入开展产融合作,由目前的银团贷款制度、产业链金融、财政金融有效互动以及各类基金合作等浅层次产融合作转变为“由产到融”或“由融到产”的深层次产融合作,从而为实体经济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以及全面降成本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