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赤峰中小企业网!
今天是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工信部发文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作者:王洪颖 编辑: 发表日期:2016-08-31 浏览次数:813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讯 8月30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一案一例一策”方式,统筹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意见》提出: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0年,形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有条件、综合实力较强的地方,建成一批省级/区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支撑和补充。通过突破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优化制造业创新生态环境,形成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多层次、网络化制造业创新体系,显著提升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每个领域布局一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支撑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核心节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应汇聚该领域国内主要创新资源,主要解决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采用企业法人等形式组建,探索并完善运行机制,形成内生发展动力。
为此,《意见》提出了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八大主要任务:(一)开展产业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二)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四)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五)强化标准引领和保障作用;(六)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七)打造多层次人才队伍;(八)鼓励开展国际合作。
在资金支持方面,《意见》明确,对于列入重点培育对象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取地方财政资金支持,积极探索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方式。《中国制造2025》中有关工程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项目予以倾斜。
专家表示,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形成制造业创新驱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切实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系主任文雁兵表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可以为行业发展带来五大契机。一是有利于为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提供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二是有利于各地区和国家构建多层级、网络化、协同性为特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三是有利于发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对传统制造业和产业的带动效用和催化效用,加快实现关键技术的“创造性毁灭”作用;四是有利于各地实现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差异化竞争和避免重复建设;五是有利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自愿、有效和精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