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赤峰中小企业网!
今天是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围绕中心 助力双创 全力做好中小企业工作
来源:赤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作者:王洪颖 编辑: 发表日期:2016-12-14 浏览次数:1318
—市经信委组织召开全市中小企业工作座谈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赤峰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12月8日,市经信委组织召开全市中小企业工作座谈会,全面总结2016年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安排部署2017年重点工作。会议就贯彻落实中小微企业发展各项政策,加强服务体系和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当前全市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等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
会议指出,2016年以来,市经信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大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问题导向、服务为本、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全力推动我市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部分企业在技术进步、品牌建设和转型升级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为应对经济下行,确保全年中小微企业工作目标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总体来看,2016年全市中小企业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是中小微企业的数量有新增加。目前,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3.7万户,同比增长2%。其中,各类企业40663户,同比增长23%,其中工业中小企业5482户,同比增长13%。
二是中小微企业的运行质量有新改善。2016年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49.6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利润53.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0%,同比增长5.3%,实现止跌回升。
三是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有新突破。引导广大中小微企业以创新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左旗山金红岭矿业、赤峰天奇制药等企业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改进生产技术和产品品质的生产技术创新;独伊佳、蒙都羊业等一批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等销售模式创新,实现了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发展。
四是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措施落实有新进展。出台了我市落实自治区“八项措施”的配套政策,对全市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市级“助保贷”融资平台搭建,创业创新电子服务卷推出等扶持中小微企业措施的落地,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降成本、增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有新提升。通过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指导,举办融资需求对接会,做大做优“助保贷”融资业务,发放电子服务卷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为28家企业落实意向贷款3.2亿元,为195户企业直接融资7.6亿元,47家企业获得电子服务卷补贴225.6万元;开展大型专家“进旗县、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活动2场次,专家“一对一”精准服务10场次,专家评审服务12次,累计服务企业40余户。为元宝山木材产业提供行业专家精准服务;全年开展培训服务6期,累计培训600余人次。
六是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培育有新拓展。在继续保持对传统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培育的基础上,加大对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众创咖啡等新型创业载体的支持力度,培育了诸如赤峰万达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等以新兴产业为主的新的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宁城县中京小企业创业基地升格为国家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全市小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达19家,其中国家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家,基地内入驻企业848户,解决就业3.5万人,基地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亿元。
七是产业集群培育有新成效。克旗煤电化产业集群,红山区医药产业、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宁城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集群、集聚能力不断增强,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带动和提升中小微企业发展成效明显。目前,全市产业集群发展到29个,其中自治区级产业集群5个,市级产业集群6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18个。
八是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出台《赤峰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及各级平台监督管理办法》,启动赤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万达窗口平台建设工作。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与自治区、十二个旗县区实现互联互通。目前,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达65家,其中国家级服务平台3家,自治区级服务平台42家,市级服务平台20家。开展了政策信息、创业创新、管理咨询、融资服务、法律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
会议提出,2017年,全市中小企业工作要紧紧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这条主线,紧扣“扩大总量、转变方式”这两大历史任务,突出抓好政策、服务和载体三项重点工作,着力实施“四大攻坚工程”,努力实现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突出抓好三项重点工作
(一)抓政策落实,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开展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企业知晓、运用国家、自治区及我市出台或即将出台的扶持政策,建立为企业提供免费查询的政策信息库,完善督查考评机制,为中小微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抓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社会化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开展别具特色,深受企业欢迎的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机构在服务中小企业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三)抓载体,加大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培育支持力度。积极促进已建成的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提档升级,培育更多发展前景好、潜力大的新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众创空间,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成长、创新环境。
二是明确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四个方向
(一)特色化发展。引导广大中小微企业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为主导产业链搞好配套。
(二)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已成型的产业集群上规模、上水平,通过培育和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三)品牌化发展。引导中小微企业走品牌化发展道路,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档次,打造更多“名优特精”产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两化融合发展。着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实施中小微企业信息化提升工程、“互联网+”行动和“中国制造2025”,实现增长动力转换,让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三是近期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融资服务。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助保类融资覆盖面和融资规模,推动尚未开展“助保贷”业务的旗县区尽快开展工作,切实发挥市级助保贷融资平台的统筹作用,最大限度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不畅问题。
(二)电子服务卷发放。认真做好电子服务券相关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加强工作指导,严把电子服务券项目申报质量关,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能享受到该项优惠政策,加强沟通协调,力争出台我市电子服务券相关政策,进一步扶持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
(三)中小微企业运行调度分析。尽快完善中小微企业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加强运行调度分析,强化预测预警分析,及时掌握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时发现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政府和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资源聚集和整合,优化平台网络运行环境,扩大服务覆盖面和受益面,形成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网络。
(五)调查研究。通过线上、线下,围绕推动中小微企业政策扶持、创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等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有质量的调研报告,为研判形势、制定政策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六)能力素质提升。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针对系统内从事中小企业工作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开展专题培训、业务培训和政策解读培训,提升驾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执笔:宋建勋 崔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