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赤峰中小企业网!
今天是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动力电池低端产能过剩 行业面临洗牌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作者:付明泽 编辑: 发表日期:2017-02-27 浏览次数:799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51.7万辆,销量50.7万辆,分别增长51.7%和53%。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随着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突破50万辆,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力电池行业也开始“水涨船高”。
动力电池产业一片繁荣
日前,已有10余家锂电上市公司陆续发布了2016年业绩预报。其中,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的企业达到4家,即便是净利润同比增幅相对较低的企业,其2016年净利润也达到2亿元以上。
2016年底,相关部门针对动力电池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提高行业产能门槛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到建立完善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再到涉及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及成本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全面开花。业内人士表示,在动力电池的上市企业中,至少有九成企业在去年实现了较大的盈利幅度。
动力电池产业低端产能过剩
由于市场需求量旺盛,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开始扩大产能规模,仅2016年前7个月,便有37家动力电池扩产项目。
对此,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合计产能已经超过了170Gwh/年,该产能已经是需求量的7倍以上,如果按照电动大客车与电动乘用车1:10的市场销售比例来看,170Gwh大约可以满足年产50万辆电动大客车和500万辆电动乘用车的总需求,而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测算,这可能是我国2025年后的目标。
然而专家强调,虽然总体过剩,但技术好、质量高的高端产能并不过剩,过剩的是那些安全性低、质量差的低端产能。
与此同时,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目的,同样是为提升高端产能做准备。工信部发布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对汽车动力电池产能提出了要求,其中锂电池企业年产能不能低于80Gwh,这一规定引发业界大讨论。业内人士表示,动力电池行业即将迎来一场大浪淘沙的筛选,一些产品质量差、安全系数低的电池生产企业将会逐步被市场淘汰。
动力电池行业面临洗牌
目前,中国动力电池已形成了以比亚迪、CATL、沃特玛、国轩和力神等五家企业组成的第一梯队,其产能均在位于第二梯队电池企业一倍以上。第二梯队也不乏在价格、技术、安全等方面形成综合竞争优势的企业,这些企业有望通过各种方式引入资金来扩充自身实力,缩小与第一梯队的差距。
专家表示,《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 (征求意见稿) 》的出现,将加速了对三四线动力电池企业的淘汰进程,特别是生产工艺落后,定位于低端产品的企业,如果不进行大的变革,恐在2017年就会被淘汰出局。可以预见,2017年,动力电池企业大范围的行业洗牌将会到来,部分动力电池企业相继倒闭的情况将开始出现。整体而言,行业强者恒强局面将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