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赤峰中小企业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飞地经济”助力赤峰东部工业经济走廊蓄势起飞
来源:赤峰日报 作者:付明泽 编辑: 发表日期:2017-04-10 浏览次数:1085
赤峰要实现跨越崛起,离不开工业全面振兴。
建设赤峰东部工业经济走廊,是赤峰工业重振雄风的重要抓手。而发展“飞地经济”,更是盘活赤峰东部工业经济走廊的一招妙棋。
2016年11月11日,赤峰云铜40万吨高纯阴极铜项目在马林有色金属产业园奠基,原位于喀旗锦山工业园区的铜冶炼企业因扩能升级改造搬入赤峰工业重镇元宝山区,“飞地经济”开始着陆。从此,新规划的马林有色金属产业园把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园、松山安庆工业园和元宝山工业园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以“赤峰经济开发区”统揽全局的赤峰东部工业经济走廊雏形基本形成。
“一区四园”架起工业经济走廊
建设赤峰东部工业经济走廊,是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市委书记毕力夫在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赤峰市要完善落实“飞地经济”政策,统筹推进“一区四园”——赤峰经济开发区、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元宝山工业园、松山安庆工业园和马林有色金属产业园,优先发展有色、化工、医药等产业,坚持资源集中利用、企业集群发展,走一条科技驱动、上下衔接、循环促进、节本增效的发展新路,推动赤峰工业挺起脊梁、重振雄风。市长孟宪东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举全市之力建设赤峰城区东部工业经济走廊,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国家高新区早日获批。
思路决定出路。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为赤峰东部工业走廊建设指明了方向,一条挺起赤峰工业脊梁的工业经济带在赤峰城区东部迅速形成。工业走廊核心区域是“一区四园”的范围,东至老哈河,南至205线,西至赤峰市区,北至京通铁路,规划建设面积约154.3平方公里,辐射带动约430平方公里,一区统领四园。马林有色金属产业园为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和建设的园区。红山、松山安庆、元宝山三个园区由红山、松山、元宝山三区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由于各片区相对独立,规划建设标准不统一,导致产业结构趋同、项目投资强度较低、土地利用率不高、同质化竞争等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各旗县园区建设也存在规划无序、产业趋同、盲目发展等问题。为了改变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小散乱问题,促进工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开辟赤峰东部工业经济走廊,编制东部工业经济走廊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从全局角度考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及城市配套等问题,对红山、松山安庆、元宝山工业园和马林有色金属产业园的功能进行优化整合,并对共享设施进行配套衔接。由赤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统一实施规划审批和产业布局调控,严把项目入口关和项目落地关,严格按照用地规划和产业规划核准、审批、选址、建设,避免分头管理造成布局混乱、功能紊乱等问题。自赤峰东部工业经济走廊项目启动以来,相关园区在原有基础上陆续开工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引进、迁入一批大企业、好企业,一条基础设施共享、产业关联度高、发展前景广阔的工业带初见雏形。2016年,工业走廊内193家企业实现产值841亿元。
“飞地经济”破解工业发展瓶颈
“飞地经济”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益探索,更是为生态功能区腾挪出更多发展空间、守护一方蓝天碧水的有效途径。
发展“飞地经济”,赤峰一直走在自治区前沿。早在2012年5月,赤峰市与北京海淀区就以“飞地经济”模式加强合作等事宜进行对接交流。2015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内蒙古要抓住京津冀产业转移机遇,在乌兰察布、赤峰等地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发展“飞地经济”,对赤峰市发展“飞地经济”进行明确定位。2016年赤峰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出台发展‘飞地经济’具体办法,推动项目、企业、产业向专业园区集中”的意见。市委六届107次常委会原则同意《关于在赤峰经济开发区发展“飞地经济”的意见(试行)》,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飞地经济”政策的推广运用,整合现有工业园区,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努力打造市、旗县区两级共享工业经济平台,实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有效对接。2017年赤峰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再次提出“要充分挖掘比较优势,出台‘飞地经济’配套政策,放大政策综合效应,引导各地实现重大项目有序流动、飞地布局”。
什么叫“飞地经济”?“飞地经济”就是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将一个地区的资金和项目放到另一个地区建设,通过规划、建设、管理等合作机制,实现两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这一发展模式,有利于集约用地,提升有限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益;有利于优势互补,发挥不同地区资源、区位和政策优势,实现合作共赢;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和拉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打开大门,招财进宝,借力京津冀,发展赤峰市”,在今年的自治区两会上,李纪恒书记为我市的发展画出路线图。赤峰,地处华北、东北结合部,背靠草原、面朝大海,又同时享受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政策叠加优势;赤峰,位于京通、叶赤、赤大白、赤锦铁路和大广高速、丹锡高速公路交会处,且很快形成京沈2小时内到达的高铁交通圈,交通优势明显;赤峰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低廉,为发展“飞地经济”创造有利条件;赤峰矿产资源丰富,较好的工业基础和配套产业为发展“飞地经济”提供产业支撑。发展“飞地经济”,是我市在现阶段解决经济发展中若干问题的可能性途径。一是有利于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不能离开地域优势和交通条件,而这种优势和条件并不是各个地方都具备的。虽然各地条件有差异,但不能置身于工业化进程之外,这样就构成了一对矛盾即各地都要通过工业化来加快资本原始积累和个别地方缺乏发展工业条件的矛盾,而实施“飞地经济”则可以比较好地化解这一矛盾。二是有利于资源整合、产业聚集,“飞地经济”打破地域界限,增加了合理布局的空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聚集功能和规模效应,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循环经济,避免乡乡点火、处处冒烟,又能互利互惠、泽被全局,不仅引资方能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对项目所在地解决就业问题、搞旺物流人气、加快开发速度都将产生良好效果,有利于尽快形成产业向骨干企业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核心区的形成。三是有利于全员招商、全面突破,实施“飞地经济”,一举把偏远落后地区提升到发达先进地区同一起跑线上,使落后地区能够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的地域优势、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与发达地区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有利于工业化的全面突破,提高招商成功率、项目成功率和投资成功率,并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
“飞地经济”助力工业走廊蓄势起飞
规划面积达24平方公里的马林有色金属产业园,是喀旗和红山区铜产业的“飞入地”。这里,赤峰云铜40万吨铜冶炼项目已经奠基,赤峰金剑40万吨铜冶炼项目正在平整厂地,赤峰经济开发区2×350MW自备热电联产项目已经开工……
“为避免恶性竞争或重复建设,‘飞地’都与所在地错位发展,共同打造完整产业链。‘飞地’引进企业越多、产业链越齐全,经济开发区的聚集效应和人气也就越足,也更有利于吸引优质高效企业落户,形成新经济增长极。”赤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秉忠介绍说。
作为市级主管、旗县区共建共享的经济平台,在“飞地经济”的助力下,赤峰经济开发区已有效地把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园、松山安庆工业园、元宝山工业园和马林有色金属产业园紧紧地聚合在一起。如今,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入驻企业130多家,已形成有色金属、医药、机械、纺织四大主导产业;松山安庆工业园入园投产企业30多家,已成为引领松山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元宝山工业园形成煤磷化工产业、生物化工产业、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产业、机械加工制造产业四大产业鼎足发展态势;马林有色金属产业园正向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铜冶炼深加工基地”积极推进。“发展‘飞地经济’,使发展空间狭小、生态资源良好的地区既解决了发展工业的瓶颈,又守住了蓝天碧水,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赤峰云铜总经理韩志说。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赤峰东部工业经济走廊承载着挺起赤峰工业脊梁、重振赤峰工业雄风的大任。目前,深圳朝气集团赤峰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深圳神马直升机制造项目、香港五龙集团新能源汽车制造及动力电池项目、北京中国航天十二院建设无人机基地项目等一大批填补赤峰市工业领域空白的项目正在向赤峰东部工业经济走廊布局。待这些项目落地后,赤峰东部工业经济走廊将变成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发展水平全面协调的现代化千亿级园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它将成为国家产业转移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蒙东地区区域合作和园区整合战略先行区、赤峰市产城融合发展的实验区。
挺起赤峰工业脊梁,实现赤峰跨越崛起,赤峰东部工业经济走廊蓄势起飞!